来源:新疆日报 出版日期:2025-05-15 A07版●理论学习
作者:新疆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、二级研究员 刘春宇
新疆将“绿色畜牧产品和优质果蔬”纳入“十大产业集群”建设框架,既是立足资源禀赋的战略选择,更是践行新发展理念、服务国家大局的重要实践
新疆作为我国农牧业大区,天然草场面积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,特色林果种植面积超2000万亩,牛羊肉、乳制品、番茄、红枣等产量位居全国前列。新疆将“绿色畜牧产品和优质果蔬”纳入“十大产业集群”建设框架,既是立足资源禀赋的战略选择,更是践行新发展理念、服务国家大局的重要实践。
新的历史时期,面对生态保护刚性约束、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高、美西方国家制裁等挑战,如何以“高质量”破题,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,成为新疆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协同发展的关键命题。
以筑牢生态根基为前提,实现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双轮驱动
新疆生态脆弱性与资源丰富性并存,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、在开发中保护。畜牧业方面,需推动传统游牧向现代舍饲转型,推广“草畜一体化”循环模式:比如,在伊犁河谷试点“光伏牧场”,利用清洁能源为养殖场供电,同时在光伏板下种植优质牧草,实现“风光牧”协同;在准噶尔盆地草场推行轮牧休牧制度,配套建设饲草料基地,缓解超载过牧压力。果蔬业则需与生态修复工程深度融合,如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实施“生态林+经济林”工程,种植耐旱沙棘、肉苁蓉等兼具生态与经济效益的作物,既防风固沙又形成特色产业链。
水资源高效利用破解发展瓶颈。新疆农业用水占比超90%,但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。高质量发展需以节水革命为核心。畜牧业推广“智慧牧场”管理系统,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牲畜饮水需求,减少水资源浪费;果蔬业推广膜下滴灌、水肥一体化技术,提高用水效率;探索农业水权交易机制,引导节水指标向高附加值产业流动,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。
以科技创新激活产业升级核心动能
以种业创新夯实产业根基。种子是农业的“芯片”,新疆拥有数量庞大的畜禽种质资源库和众多特色林果品种,但商业化育种能力薄弱。需实施“良种攻关行动”,畜牧业重点突破多胎羊等品种选育,联合中国农科院建立西门塔尔牛基因编辑实验室;果蔬业聚焦抗逆性品种研发,如自治区葡萄瓜果研究所培育的“火焰无核”新品种,耐高温特性使其亩产提升20%;加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,构建“科研机构+企业+农户”的育繁推一体化体系。
推动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,重塑生产流通体系。在生产端,推广北斗导航播种、无人机植保等智慧农业技术,阿克苏地区“数字果园”通过遥感监测实现精准施肥,减少农药使用量15%;在加工端,建设智能分级分选线,库尔勒香梨采用AI色选机后,优质果率从70%提升至90%;在流通端,依托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搭建冷链物流大数据平台,实现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;加快国家级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建设,加快5G基站、冷链仓储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。
以产业融合构建现代化产业集群生态
纵向延伸产业链条,破解“原字号”产品占比过高问题,推动产业向精深加工跃升。推动畜牧产品从初级加工向高端制品(如功能性乳制品、有机肉制品)延伸;果蔬产业重点发展精深加工(如果汁、冻干产品)和品牌化销售;依托科研机构,攻关良种培育、智慧农业技术;推广“光伏+畜牧”“草畜一体化”等绿色发展模式。利用电商直播、元宇宙技术赋能品牌营销,和田玫瑰企业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展示种植基地,线上销售额增长;通过打造伊犁草原牧场体验游、吐鲁番葡萄采摘游等精品线路,探索农旅融合新模式,可设计“认养”“云养”等沉浸式消费模式跨界创新;建立覆盖全疆的农业大数据平台,在多个县市试点数字牧场、智慧果园,运用遥感监测实现草畜平衡动态管理,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质量可追溯系统;在康养农业基地开发药食同源产品。
以共建产业链为抓手,拓展内外市场
创新营销渠道,加强产销协作。与盒马鲜生、京东农场等合作建立直采基地,开设“新疆特色馆”线上专区;与周边国家共建跨境产业链,扩大干果等产品对中亚、南亚和欧洲出口;推动霍尔果斯口岸设立入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,缩短通关时间;与中亚国家共建跨境冷链物流通道;参与国际标准制定,推动新疆有机认证与欧盟、中东标准互认;依托中国(新疆)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,创新“口岸经济+产业集群”发展模式;在阿拉山口、霍尔果斯等口岸,打造跨境农业合作示范区,试点“两国双园”合作机制;实施“区域公共品牌+企业品牌”双战略。统一新疆农畜产品等地理标志认证标准,建立质量分级体系;加强与东中部省份的产销协作,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,推动新疆特色产品进入中高端市场;南北疆建立产业联盟,实现技术标准统一、市场渠道共享。
新疆绿色畜牧与优质果蔬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,绝非简单的规模扩张,而是生态、科技、产业、市场的系统性变革。这需要以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定力筑牢生态底线,以“创新驱动”的魄力突破技术瓶颈,以“链式思维”的视野重构产业生态,以“内外联动”的格局开拓市场空间。唯有如此,方能将“新疆是个好地方”的资源禀赋,转化为“新疆是个高质量发展高地”的生动实践,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新疆样本。